证券时报记者 孙璐璐 贺觉渊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11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显效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呈现边际转好趋势。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亿元,个人房贷企稳回升,当月住户中长期贷款新增3000亿元,环比增加明显。
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_[2])同比增长7.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_[1])同比增速跌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7%,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贷款增速环比微降主要受部分短期因素影响,权威专家表示,11月金融数据受地方化债力度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影响较大,对金融总量数据存在持续影响,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没有减弱。
地方政府加快债务置换
影响信贷存量
今年1—11月,各项人民币贷款增加17.10万亿元。从单月数据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800亿元。近期地方政府化债力度及速度加快,对信贷存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单月新增信贷规模。
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有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以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估计11月全国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对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积极效应。对于银行机构,贷款的减少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债务置换虽然可能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但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债务置换后将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不良资产核减加快
不良资产核减加快同样会影响信贷存量,进而影响当月新增信贷规模。上述专家透露,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有序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按下“加速键”。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
“贷款核减会导致单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进而影响未来12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上述专家称。
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市场专家普遍认为,从长远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也会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良贷款核销只是银行账务处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没有改变,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
住房贷款增速回升
11月份,新增住户贷款和新增企业单位贷款规模较上月提升,主要体现在住户中长期和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企稳。
住户中长期贷款的变化与居民购房意愿息息相关,11月住户中长期贷款较10月明显改善,主要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与当月房地产市场交易边际改善相互印证。11月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由负转正,12月以来成交依旧相对活跃。
记者从央行获悉,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住房贷款增速近期已在回升。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减少,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前。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