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机构之家)
邮储银行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成立合资理财公司计划,或已终止。
近期,根据路透社信源,德意志银行及其资管部门与邮储银行成立合资企业进展受阻,主要原因在于股权分歧。德意志银行不希望自己持有多数股权。其最新计划是持有合资企业47.5%的股份,邮储银行持有另外47.5%的股份,而美国投资公司AresManagement持有剩余的5%股份。
双方合作谈判已有三年
时间回到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其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
在政策的春风下,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例如汇华理财公司,其由2020年9月成立,由法国东方汇理资管公司Amundi与中银理财合资,东方汇理持股55%。在随后的2021年5月,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成立,由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与建信理财合资,贝莱德持股50.1%。2022年2月,施罗德交银理财成立,由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与交银理财合资,施罗德持股51%;同年8月,高盛工银理财公司成立,由高盛与工银理财合资,高盛持股51%。最近合作成立的为法巴农银理财公司,其在2023年7月获批开业,由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控股公司与农银理财合资,法巴资管持股51%。
从上述外资合作情况来看,其均较积极地争取控制权,持股比例都在50%以上。何故德意志银行不想拥有更多股权,这也让人诧异。从该行的业绩来看,收入和利润表现分化。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从272亿欧元增长至301亿欧元,不过净利润却从54亿下降至35亿。
2022年初,德意志银行有意与邮储银行成立合资企业。根据当时报道,双方仍未达成一致。从目前来看,这一谈判跨度至少三年,且未取到双方满意的成果。
作为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在华合作已有一些进展,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资管领域。例如2005年6月,德意志银行通过其资产管理子公司DWS持有嘉实基金30%的股份。DWS的首席执行官StefanHoops在2025年1月表示,DWS希望增持嘉实基金的股份。2008年12月,德意志银行与山西证券共同出资设立中德证券公司,其中山西证券持股66.7%,德意志银行持股33.3%。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银行于2006年入股华夏银行,持有19.99%的股份。在合作期间,德意志银行为华夏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了华夏银行的一些业务发展,不过该行于2016年11月将所持华夏银行19.99%的股份转让给人保财险,套现224亿元。
中邮理财--邮储银行全资控股,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作为中国六大国有银行之一,邮储银行拥有约4万个分支机构以及约6亿私人客户。
事实上,除了和外资合作理财之外,邮储银行早已拥有一家理财子公司,即中邮理财。其成立于2019年11月,注册资本80亿元,邮储银行持股100%。作为邮储银行的“亲儿子”,中邮理财近几年保持不错的发展势头,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业绩方面。
上图展现了中邮理财近几年理财规模情况。2021年至2023年其管理规模分别为5868.2亿元、7791.2亿元、7106.32亿元。截止去年上半年末,其管理规模达9573.3亿元,较年初增长23.3%。截止去年三季度末,其规模更是突破万亿元。
根据其披露的业绩来来看,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6亿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22.2%,展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此外,根据普益标准2024年四季度银行理财综合评分,中邮理财在全国性理财机构理财能力综合排行榜中位列第十四,综合得分86.34分。这评分由发行能力、受益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等综合而成。其中中邮理财在运营能力管理方面较强,在全国性同业中位列第七;不过在信披披露和评估问卷方面分别位列十九和十八。此外,该行在发行能力方面排第十三,收益能力方面排第十五,产品研发能力排第十三。邮储银行本身作为全国性大行,且坐拥海量零售客户,背靠集团优势的中邮理财仍有潜力待挖掘。
整体而言,邮储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理财合作进展受阻主因或为德意志银行股权诉求分歧。从邮储银行本身来看,旗下中邮理财近几年发展较快。作为在中国拥有广泛分支机构以及海量零售用户的六大行之一,仍有不少资源待中邮理财挖掘,并据此提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