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马梅若
近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信息,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正式注销。这两张牌照的备注信息均为“不予续展(换证)”。
“近期注销的这两张支付牌照属于央行早已中止续牌的机构,且两家机构均曾被央行罚了超大金额的罚单,最终被注销也符合业内多方预期。”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说明支付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下进行深度优化,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整体向更加健康、规范和有序的方向发展。
牌照数量持续“瘦身”
实际上,除了这两张牌照,稍早时候,人民银行公布的“支付业务许可信息公示-已注销许可机构”信息显示,大连中鼎支付有限公司(简称“中鼎支付”)支付牌照于2024年12月31日被注销,这也使得2024全年被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达到10张。
“在我看来,支付牌照持续减量十分正常。”王蓬博谈到,2024年落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高了牌照申请门槛,加强了对支付机构的规范和监督,如对股东持牌数量、准入门槛、资本要求、合规要求等进行限制。
从2024年注销的10张牌照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6张“银商系”牌照和1张平安系牌照。“如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银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银联易办事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等,主要是为满足《条例》中同一股东不得直接或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的规定。实际上,银联商务从2021年以来就开始了旗下支付牌照的整合工作,通过内部合并或挂牌转让旗下支付机构的股权等方式。此举不仅响应了监管要求,也是其自身业务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机遇。”王蓬博表示。
第二类如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等,由于业务调整等原因,主动终止收单支付业务,并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业务终止及牌照注销。这些机构可能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业务萎缩、盈利困难等问题,继续持有牌照的成本高于收益,从而选择主动退出市场。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支付新规深入推进、退金令等因素影响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既包括支付机构主动选择注销的,也涵盖通过挂牌出让的方式寻找下家,反映出支付行业仍处于深度洗牌进程中。“一方面,由于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薄利的趋势下一些机构甚至主动缩减展业范围,例如小微收单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在严监管趋势下,支付机构的合规成本有所提升。”她补充。
行业加速整合 跨境
支付等方向有望成为增长点
“总体而言,加快支付牌照整合具有积极意义。”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有序整合牌照,减少牌照数量,有利于支付机构降低支付清算成本,强化支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支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同时,这也有利于监管机构强化监管统一性和针对性,实现穿透式监管,更好地强化支付机构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强监管依然会持续,随着《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深入落实,将继续加强对支付行业的全链条监管,确保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维护支付市场秩序。在这一背景下,支付机构自身合规依然是重中之重,在非银新规的严格监管下,支付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
“存量时代将导致支付机构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支付市场整合加剧。部分支付机构因无法满足监管要求或经营不善等原因,可能会选择注销牌照或被整合,导致支付牌照数量进一步减少。”王蓬勃分析。
那么,激烈的竞争、相对较为成熟的存量市场下,支付业态下一步趋势如何呢?对此,董希淼认为,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非银行支付市场面临独特的发展环境,用户群体广泛,交易规模庞大,且业务跨界扩张趋势明显,部分大型支付机构建立起覆盖线上与线下、金融与非金融等生态体系。在其看来,下一步在严监管的趋势下,可推动境内机构在跨境业务方面形成合力、“抱团出海”,增强中国支付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他同时建议,采取措施解决跨境二维码支付标准不统一、境外机构多头对接、境内机构“出海”无序竞争等问题。
苏筱芮表示,跨境支付是2024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重点业务,既有针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出海动作,也有合作商户、境外牌照相关的扩围,体现出中国支付“走出去”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对于支付机构自身来说也有助于拓展业务版图,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此外,苏筱芮提到,当前存量支付机构面对洗牌,选择横向拓展“支付+”解决方案、拓展合作商户及场景方成为大势所趋。后续,机构可在合规展业的基础上谋求更多支付产品及合作模式的创新路径,对于盈利能力不理想的业务及时止损。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支付互联互通进程持续提速,一方面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自主性,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则能够反映出大型平台企业正朝向合规经营公平竞争的道路不断迈进,合作共赢才是未来大型平台企业之间‘拆墙’的意义,同时也符合各方的商业利益诉求。”苏筱芮表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平台企业会将更多资源精力投向如何打磨好产品、如何服务好消费者,互联协作将成为大型平台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