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柒财经
资本是银行稳健运营与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其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当下实体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有效需求放缓,加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竞争日益激烈,业绩不断承压的背景下,如何适应业务规模的扩大、资产质量的变化及时补充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挑战巨大。
自2020年7月国常会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以来,地方政府陆续通过专项债券为当地中小银行注资以化解风险。由此,依靠国资增资扩股成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不可多得的选择,在2024年也愈加明显。
01
国资入股成趋势
日前,经河北金融监管局核准,保定银行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52.7亿元。
事实上,这不是国资对保定银行第一次加码。2023年12月,保定银行注册资本由原来的30亿元增至40亿元,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为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和保定市财政局,持股占比分别为12.38%、10.56%,该行的国有股权占比也首次超过四成。
此次增资扩股完成后,保定市财政局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权占比由原来的41.94%增至80.32%。这也意味着,该行成为国有绝对控股银行。
柒财经注意到,2024年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不断提速,而国资认购股权并不鲜见。
像是如今同样是国资绝对控股的天府银行。
此前在去年11月,四川金融监管局批复了天府银行增资扩股的方案,同意四川天府银行增加注册资本87719万元,由100121万元人民币变更为187840万元人民币;同时核准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蜀道集团)天府银行股东的资格,投资后占天府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23.35%。
近日,中诚国际在其《天府银行2024年度跟踪评级报告》表示,截至2024年12月23日,天府集团募集资金49.99983亿元已全部到位。作为四川省属国企的蜀道集团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另外,《报告》还披露,南充市辖多家国资企业在天府银行的持股比例合计持有29.27%。
两相合计,天府银行一半以上的股份由国资持有,国有股本占比达到55.96%。而在2023末,这一占比还仅为17.37%。
此外,乌海银行在其新年贺词中披露,2024年该行完成国有股注资,国有股份占比由2.03%增至66.23%。
2024年6月,由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出资设立的内蒙古财信投资集团获批增持内蒙古银行26.81亿股股权,在该行的持股比例由18.26%增至44.33%,晋升为内蒙古银行第一大股东。而增持完成后,内蒙古银行国有股份占比将至少提升至65.44%。2024年初,该行国有股占比不到50%。
同月,福建海峡银行也完成超过12亿股的定向发行股份工作,国家及国有法人股占比由年初的45.04%升至53.32%。
鄂尔多斯银行也在其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透露,该行将继续推进国有股改革,积极引入国有资本,逐步实现国有股占比超过50%,最终成为一家国有绝对控股的城商行。
不光是地方城商行,2024年还有两家民营银行股权先后被地方国资接盘。
11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显示,同意安徽及合肥3家地方国企受让民营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合计51%的股份。新安银行成为首家由地方国资控股的民营银行。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称之为民营银行?
另一家是江西裕民银行。今年8月,监管批复同意裕民银行变更股权事宜,同意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昌金控”)受让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正邦集团”)持有的江西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
受让完成后,南昌金控取代正邦集团成为江西裕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
02
中小银行资本压力大
增资扩股背后,是中小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长期承受着较大压力。
天眼查显示,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6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6%。
分机构类型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8.26%、13.80%、12.86%、12.18%和13.26%。这表明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显著低于大型商业银行。
这是因为,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而且,从长期来看,利润留存形成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是银行资本最具可持续性的来源,但在息差收窄,经营挑战加大、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积累能力持续减弱。
以保定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底,保定银行营收和净利双降。其中,营收降至25.7亿元,同比减少了13.4%,而2022还增长10.53%;净利润则下滑高达19.01%,缩水至4.79亿元。
另一方面,受服务客户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防范化解风险对资本也提出更多需求。
同样是保定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其2023年的不良贷款率为2.52%,居于高位;同期其逾期贷款占比为10.1%,也达到历史新高。
综合来看,通过外源性融资渠道加强资本补充,就成为中小银行的主要选择。但这其中,上市或者是发债等,中小银行仍受多方面约束,更多银行选择以增资扩股和定向募股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
而且,这两年,因股东经营出现问题以及央企面临的“退金令”的要求,部分中小银行面临股东退出或股权拍卖等问题,也需要新股东承接。
还要注意,随着监管的收紧,原有不合格股东(因股东资质不合格或资金来源不合规等等)的股权面临清退,新引入股东的准入门槛又进一步提高,那么国资作为合格的股东,便成为地方中小银行增资扩股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国常会提出,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这可谓一股政策强心剂。此后,地方政府陆续通过专项债券为当地中小银行注资。
数据显示,2020—2023年,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地方专项债分别发行353亿元、1594亿元、630亿元和2183亿元。2023年明显加速。
随着中小银行业绩和竞争压力不减,旧股东退出,以及化风险的要求,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国资增资地方中小银行的现象。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银行的稳健发展,更需要其在自身经营能力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构建差异化、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体系,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产质量,增强资本管理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